暴雨倾盆而下,智能灌溉系统的传感器却突发失灵,水分数据全无,庄稼面临危机;新建的泳池自动化设备投入运行不到半年,关键传感器就因渗水出现故障报错,维修昂贵又费时… 在日益普及的物联网世界,传感器暴露于潮湿乃至直接水浸环境几乎不可避免。选择正确的防护等级,成为保障设备长期稳定运行的关键决策。而在众多标准中,IP67 与 IP68 这两个防水等级最常被提及,也最易被混淆。它们虽仅“一步之遥”,实际应用中却分野明显。
IP防护等级的基础:解读数字密码 IP 代码(Ingress Protection Rating)是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制定的国际标准(IEC 60529),用来衡量电气设备外壳对固体异物(包括灰尘)和液体(主要是水)侵入的防护能力。它由“IP”后跟随两个数字组成:
单看名称,IP67 和 IP68 只差一级,不少人可能认为“差不多”。然而,这一级之差,在测试条件与实际应用场景上,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要求与表现。
核心差异:从“耐受浸水”到“持续防护”
IP67 标准定义与测试: *“防短时浸水”*
测试条件:将设备外壳完全浸入 1 米深的水中,持续 30 分钟。
实际含义:设备能够承受意外、短暂的水浸没。例如设备不慎跌落水坑、被大雨完全淋透、或在清洁时被强力水流冲洗淹没片刻。它强调的是设备在浸水后内部不会因进水而造成损害。然而,这并不代表它适合长时间或高水压下的持续浸没工作环境。
IP68 标准定义与测试: *“持续浸水防护”*
测试条件:设备外壳在制造商和用户共同商定的条件下,可持续浸入水中,且水深和时间通常远高于 IP67(例如常见的标准有 1.5米/30分钟、2米/24小时或更深更久)。制造商必须在产品说明中明确标注具体的“持续潜水”深度和时间。
实际含义:设备设计用于在特定的水压环境下长期、连续地工作,而不会进水损坏。这是真正的“潜水级”防护。制造商对具体参数的承诺是 IP68 可靠性的核心依据。
核心差异总结:
实际应用分野:场景决定等级需求 理解了测试标准的本质差异,我们在潮湿环境下选择传感器防护等级时,思路就清晰多了。决策的核心在于评估传感器预期将面临的具体水环境挑战:
1. IP67 的理想应用场景 (应对“偶发”与“浅层”水威胁):
对于这些场景,IP67 提供的“防短时浸水”能力通常已足够,能在遭遇意外水浸时保护设备内部电路,且在成本上往往更具优势。
2. IP68 的必要应用场景 (应对“持续”、“高压”水环境):
在这些场景下,仅满足 IP67 标准的传感器外壳,在持续水压和长时间浸泡作用下,极可能因密封失效导致进水损坏。选择明确标注了具体水深和时长(如 IP68/2m/24h)的传感器,才能确保其在预期水环境下的长期可靠运行。
选型关键考量:不止于等级数字
  Copyright © 南京凯基特电气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80292号-5  
																			 全国服务电话:025-66098387传真:025-87168200  
																			 公司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科宁路777号申智滙谷9栋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