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凯基特电气有限公司主要生产销售压力变送器、称重传感器、拉压力传感器、扭矩传感器、测力传感器系列产品!
全国服务热线
025-66098387
称重传感器技术知识
多传感器融合,打破数据孤岛,构建高可靠感知系统
时间: 2021-10-10 23:19:15 浏览次数:0

暴雨倾盆的深夜,你的新能源汽车行驶在高架上。雨幕遮挡视线,单靠摄像头的辅助驾驶系统频频告警甚至短暂失效;毫米波雷达虽能穿透雨雾,却把路旁扭曲的金属护栏误判为前方障碍物紧急刹车。此时刻,如果车辆能综合摄像头的图像细节、雷达的距离速度、激光雷达的三维结构以及IMU的惯性数据,或许就能从容应对。这,便是多传感器融合技术(Multi-Sensor Fusion, MSF) 的魅力。

单传感器之困:难以突破的性能边界 每一种传感器都有其不可逾越的物理局限:

  • 视觉传感器(摄像头): 探测距离受限、受光照(强光/弱光)、天气(雨雪雾)、遮挡影响极大。它虽“所见即所得”,却极易“失明”。
  • 毫米波雷达: 抗恶劣天气能力强,能直接测量目标距离和速度,但角度分辨率通常较低,难以精确区分密集目标,对静态目标识别能力较弱。
  • 激光雷达(LiDAR): 能生成精准的三维点云环境模型,但易受浓雾、浓烟、强降雨等极端天气影响,探测距离受限,成本较高。
  • 超声波雷达: 近距离探测精度高,成本低,但作用距离极短(数米),易受声波干扰。
  • 惯性测量单元(IMU): 提供连续的载体姿态和加速度信息,不受外部环境影响,但数据会随时间产生漂移累积误差。

单打独斗,意味着检测结果必然存在盲区、误报、漏报的风险,在复杂多变的真实场景中,其可靠性和准确性无法满足高阶应用需求

融合之道:数据互补,协同增效 多传感器融合的核心思想在于:利用不同传感器在时空、精度、维度上的互补特性,通过特定的算法框架,将它们的观测信息进行协同处理,最终输出更全面、更精确、更鲁棒(Robust)的环境感知结果。实现“1+1 > 2”的效果,关键在于解决:

  • 时空配准: 确保来自不同位置、不同时刻的传感器数据能基于统一的时间和空间坐标系进行对齐与匹配。这是融合的基础。
  • 信息互补: 深度理解并利用不同传感器数据的内在关联与互补性。如摄像头提供丰富的纹理色彩语义,激光雷达提供精准三维结构,雷达提供可靠运动信息,IMU提供连续位姿变化。

层级递进:从数据到决策 根据信息处理的层次,融合通常分为三级:

  1. 数据级融合(原始层): 在传感器原始数据层面直接进行融合(如图像与点云像素级配准融合)。信息量最大,但对传感器对准、数据质量要求极高,计算量大
  2. 特征级融合(中间层): 提取各传感器观测数据的特征(如边缘、角点、目标位置、速度、尺寸等),在特征层面进行关联和融合。平衡了信息量与处理复杂度,是目前的主流方法
  3. 决策级融合(高层): 各传感器基于自身数据独立做出初步决策(如目标存在/分类),再利用决策融合算法(如投票法、贝叶斯推理、D-S证据理论)整合最终决策。对传感器类型兼容性好、容错性强,信息损失也最大

核心逻辑: 各层级融合的核心目标都是通过数据互补,提升检测系统在精度、完整性和鲁棒性上的综合表现

赋能场景:精准感知无处不在 多传感器融合技术正在深刻改变我们的世界:

  • 自动驾驶: 绝对的核心基石。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高精地图、GNSS/IMU的深度融合,是实现全天候、全场景、高可靠性环境感知,保障行车安全的唯一途径。它能有效克服鬼探头、恶劣天气、隧道定位丢失等极端挑战。
  • 智能安防与监控: 视频监控结合雷达(探测闯入)、红外热成像(夜间或隐蔽目标探测)、拾音器(异常声音识别),构建智能化、立体化、低误报的周界防护和人车目标跟踪系统
  • 工业检测与自动化: 在复杂生产线上,融合多种视觉传感器(2D/3D)、力觉传感器、位置传感器,实现对产品外观瑕疵、几何尺寸、装配精度的高精度、高效率、全覆盖检测。机器人抓取也依赖视觉引导与力/位传感器的融合实现精细操作。
  • 航空航天: 飞机、卫星、无人机等平台集成大量传感器(导航、姿态、遥测、环境探测等),融合技术是保障飞行安全、精确导航、任务成功的关键
  • 医疗诊断: 结合CT(结构)、MRI(软组织)、PET(功能代谢)等多种影像模态的融合分析,为医生提供更全面、精准的病灶定位和诊断信息

融合智胜:通往更高阶感知的必经之路 在万物互联、智能化的浪潮中,对感知系统的要求已超越“看得见”,上升到“看得准、看得全、看得稳”。多传感器融合技术,通过打破单一传感器的数据孤岛深度挖掘异构数据的互补价值,是提升检测准确性与可靠性的不二法门。它如同一位高明的指挥家,让各种传感器各展所长、协同奏鸣,最终输出超越个体之和的精准感知交响乐。构建高可靠的感知系统,融合是战略核心的选择,也是技术演进的必然。

南京凯基特电气有限公司

Copyright © 南京凯基特电气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80292号-5
全国服务电话:025-66098387传真:025-87168200
公司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科宁路777号申智滙谷9栋101

电话
服务电话:
025-66075066
微信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