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传感器原理揭秘,从看不见的光到可用的信号
                                  时间: 2021-10-10 23:19:15   浏览次数:0                                  
                                   
                                你是否好奇,为什么超市门口人一走近门就自动打开?为什么体温枪无需接触就能测出温度?又是什么让电视遥控器默默指挥着屏幕?这一切的背后,都离不开默默工作的红外传感器。这个看似简单的元件,实际上完成了一场从无形的红外辐射到可用电信号的神奇旅程。
红外辐射:热能背后的隐形信使
一切从光开始,但并非我们熟悉的可视光线。太阳发出的能量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以电磁波的形式存在,这其中就包括了红外辐射。红外辐射的本质是物体因其自身温度而向外发射的电磁波,其波长范围(约0.75微米到1000微米)长于可见红光。任何温度在绝对零度(-273.15°C)以上的物体都会持续地发射红外辐射,其强度与波长分布直接取决于物体自身的温度——温度越高,辐射总能量越大,峰值波长也越短。这是红外探测最根本的理论依据。
核心元件:捕捉“热”信号的探测器
面对无法用肉眼感知的红外辐射,红外传感器的核心任务就是将其“捕获”并转化为能够测量的物理量(通常是电压或电阻变化)。这依赖于核心的红外敏感元件,主要有两大类:
- 热探测器:感知温度的细微变化
 
- 热电堆: 由多个微型热电偶串联组成。当红外辐射照射到热电堆的热结(接收面)时,使其温度升高;冷结(参考点)温度相对稳定,从而产生温差。基于塞贝克效应,温差直接转化为输出电压信号。无需外部偏压、响应光谱宽、稳定性好,常用于非接触式测温。
 
- 热释电探测器: 使用具有热释电效应的特殊晶体(如钽酸锂、硫酸三甘肽)。当红外辐射脉冲式照射到晶体表面,引起其温度瞬间变化,导致晶体内部自发极化强度改变,从而在与晶体相连的电极上感应出电荷(产生电压信号)。它的最大特点是只对变化的红外辐射敏感,对恒定的背景辐射不响应。配合菲涅尔透镜(将大面积的红外辐射聚焦并产生起伏信号),成为人体移动探测的核心元件。
 
- 微测辐射热计: 通常由氧化钒或非晶硅薄膜制成。其电阻值随自身温度变化而显著改变。当红外辐射照射使其温度上升时,电阻值改变。通过将其集成在读出电路上并施加微小偏压,即可检测电阻变化并转化为电压信号。是非制冷红外热成像探测器阵列的主流技术。
 
- 光子探测器:直接与光子“对话”
 
- 基于光电效应,材料(如锑化铟、碲镉汞)中的电子直接吸收特定波长范围的红外光子能量,从价带跃迁到导带,产生光生载流子(电子-空穴对),从而导致材料的电导率增加(光电导型)或产生光生电压(光伏型)。响应速度极快,通常需要制冷(如液氮或斯特林制冷机)以降低噪声,灵敏度高,特定用于高性能热像仪、光谱分析、军事侦察等。
 
信号处理:从原始响应到可靠信息
无论是热探测器的电压/电荷信号,还是光子探测器的电阻/电流变化,这些原始输出通常都非常微弱,且伴随着各种噪声干扰(如元件本身的1/f噪声、热噪声,环境温度波动等)。因此,原始信号必须经过一系列精密的信号调理环节:
- 前置放大: 这是处理链路的第一步,通常紧邻探测元件布置,目的是尽可能放大微弱的有用信号,同时减少后续环节引入的噪声。
 
- 滤波: 应用低通、高通或带通滤波器,有选择性地让目标频率成分(如调制后的信号频率、人体运动的典型频率)通过,而滤除无关的噪声频率(如低频漂移、高频干扰)。
 
- 解调: 对于采用调制技术(如用特定频率斩断红外光束)的系统,需要通过锁相放大或同步检波等技术,有效地从背景噪声中提取出携带信息的调制信号,大幅提高信噪比。
 
- 温度补偿: 热探测器尤其易受自身温度漂移影响。通过内置温度传感器监测工作环境温度,并利用软件算法或补偿电路进行实时修正,保证输出的稳定性。
 
- 模数转换: 对于需要数字处理或输出的系统,调理后的模拟信号会被ADC转化为数字量,供微控制器或专用处理芯片进一步处理。
 
信号输出:与应用场景的无缝对接
经过调理的信号最后会以特定形式输出,其接口和形式取决于具体应用的需求:
- 模拟输出: 最常见的连续电压或电流信号(如0-5V, 4-20mA)。输出值的大小线性或非线性地对应于探测到的红外辐射强度/目标温度。易于处理,可直接连接模拟仪表。
 
- 数字输出: 包括开关量(高/低电平,用于人体感应开关、防闯入报警的触发)和数字信号(如I2C, SPI, UART总线接口,传输处理后的温度数据或状态信息)。抗干扰能力强,便于与微控制器、嵌入式系统集成。
 
- 脉冲输出: 常用于计数(如转速测量)或特定编码通信(如简化遥控信号)。
 
- 专用接口: 在复杂系统中(如热像仪),探测器阵列信号经过复杂的数字信号处理(DSP),最终输出标准的视频信号或数字图像流。
 
正是通过这种由探测、转换、调理到输出的精密协作,无形的红外热辐射才得以转化为可被电子系统识别和利用的精确信号与数据,让机器感知温度、侦测动态,甚至“看见”热量的分布。